365bet国际赌场

搜索

田头新风景—小坡屋
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:于凤阳  来源:建湖日报   发布时间:2017-09-25 15:41:05
  从县城到我们九龙口镇的路旁田头,不时可以看到一幢别致的斜坡小屋,说别致,一是它的个体小巧,就像小朋友搭的积木;还有就是它的坡度较大,屋檐到屋脊走势有点急,显出陡势,单幅屋面的宽度堪比正面墙的高度,甚至更宽,脊尖真的叫尖,十分惹眼。瓦片的色彩得体但各不相同,有青色的、紫色的、深红色的……都是琉璃瓦。墙体清淡、大气,立面呈直角的“介”字状。朝向不分东西南北,依河而建,成了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  从下面伸入水中粗粗的铁管看,很明显,这是一间泵房,用来灌溉的。走到跟前透过窗户一看,里面陈设一个电动机,一个水泵,说白了就是抽水机房。说起这个漂亮的机房用途,用我们这里的土话讲就是“打水的”。站在机房旁,它的前生不禁跃入我的脑海。
  住我对门的老李,原来是农业生产的好把式,现在的年纪正往80岁的坡上爬。说起年轻时候的农业灌溉,那个精神好像又回到了生产现场,他以拆解水稻二字开场:水稻水稻,没有水,就没有稻,可见,在产稻区,水是多么的不可缺。那时,踩车抽水是唯一的灌溉方式。当时他们小年轻二话不说,两个人一组跳上水车窄窄的小脚凳上,奋力踩踏,就像田径运动员一样,只不过人是不前进的,两手扶着水车固定的扶手,两脚“飞奔”,脚下快速的转轮带动巧妙装置把河水通过水槽节节送上出口,流入田头,好似一条小溪,潺潺地向干涸的田间递送清凉。几十亩麦茬,两个男子汉,半天就能解决问题。
  踩车的年代,我没赶上。在我最初的记忆里,农田灌溉都是柴油机带动水泵,水流汹涌,“机器一响,清水直淌”。不过,那时一个生产队只有1~2台12匹柴油机,泵是有的,都固定在田头,哪块田要抽水,就得把笨重的机器抬到相应的田头,所以,当时机工这个工种很有面子,他是不抬机器的,哪块田里要上水,都得找他。
  后来,不知不觉间,田头的“套机”多了起来,基本每大框田都有一套,农民不再为灌溉而犯愁。也许灌溉的问题解决了,机器也就没那么当宝贝,平时能有张坏席子苫一下挡挡露水,待遇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,用不到它的季节更无人问津,正常露天撂那儿,而有时要用到的时候,不巧机器又耍起了脾气——罢工,机工急,农民更急。不过,这种情况少。
  再后来,在靠近村庄的田块,因为接电方便,电动机就代替了柴油机,工作的“隆隆”声没了,只有机器细微的摩擦声和“哗哗”的流水声。这时,电工在电线杆上用大箱子安装了开关和跳闸保险等装置。一时间,电动灌溉如雨后春笋,在水乡大地铺展开来。但露天装置虽然简单方便,但在下雨天或早晨有露水作业时,仍令水工心有余悸,生怕漏电,要用电笔测试确认安全后方敢开机。水工们都希望,机械设备能有个小屋就好了。
  在一处田头小坡屋前,我问道三位当地老百姓,这“抽水间”是哪一年、是谁主张并牵头建造的?他们都给不出一个确切答案,只能说出个大概。平时只知道用水,但他们肯定并一致地告诉我:“是公家弄的!”
  在我们附近,小坡屋这道风景悄然而至,要特地注意方能在印象中定格。我沿着乡村路搜寻,向北经建阳镇,直到高作镇,向西直抵阜宁县的益林镇,一路田头都有它的身影。

Tags:

作者:于凤阳

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
   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 查看完整评论
 
Copyright © 2007-2013 www.jhxww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
E-mail: jhwlzx@163.com   苏ICP备11032266号  Tel:0515-862273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