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bet国际赌场

搜索

老家的变化
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:杨守鉴  来源:建湖日报   发布时间:2017-09-25 16:03:46
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,到乡里当上了报道员,几十年过去,我走村到户搜线索、捕镜头,但唯独写老家的东西却不多。前些日子,已退休的我到老家走一走,所见所闻,委实让我感叹:老家,你已不再是我记忆中的老家,这几年,老家的“一草一木”变化太大啦!
道路顺畅了
  十几年前,回老家的时候,连接前庄后舍的那条长达1公里多的曲曲折折的小路还是一条雨天粘脚、晴天绊脚的泥土路,后来也就是大约2005年的时候,庄邻们集资买了几万红砖将弯曲的狭路拉直铺上了砖头。土路变成了砖头路,这在当时庄邻们已很知足了。没想到几年后,省里出台扶持乡村道路硬质化改造工程的政策,老家的干部借“东风”,发动村民做路基,将这条1公里多长的砖头路建成了厚10厘米、宽3米的水泥路。水泥路不仅为村民们出行提供了方便,还为村民运粮运草减轻了劳动强度。
  泥土路变成了砖头路,砖头路又变成了水泥路,村民们没有一个不感谢党。去年底,村里又实施硬质路面“户户通”工程,以这条已建好的“中心路”为“枢纽”分别向各家各户进行延伸,1公里多长的水泥路又延长到2公里多,不仅实现了“户户通”,还和省道连接,使村民们进城入市更加便捷。为解决路窄会车难问题,去年底,村里又将这条“中心路”拓宽了1米。路宽了,来来往往的车子交会不愁了,村民们从“骑车族”变成了“坐车族”,买车更成了村民的“时尚”,一个庄子里一下子就添了十多辆小轿车!村民们高兴地说,这都是近几年造了水泥路后发生的变化啊!
河水又清澈了
  老家东边的一条河叫走马沟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这条宽约20米的小河还是县城通往蒋营(今九龙口)的水上交通要道,村民们到城里赶集,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轮船,坐趟轮船到县城,十来里路要两三个小时。到了本世纪初,交通发展一年一个样,村民们出行或有了自行车,或有了摩托车,镇上到城里还有了汽车,轮船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  轮船停开了,河面上长满了水草,加之失之管理,这条曾被沿线百姓戏称为“黄金水道”的走马沟,渐渐受到了污染。
  “实施村庄河道保洁工程,全面推行河长制!”省市县的重大决策,立刻得到了基层响应,一场河道“保洁大战”从4年前开始打响,几年间,政府出资、全民参与,对所有河道进行整理清洁。杂草捞走了,垃圾清走了,淤垢冲走了,老家东边的这条走马沟同其它河道一样又恢复到了历史的原样……
  又见水清清,又见鱼儿游,又见孩儿嬉水,老家那条小河水质变化,反映的是水绿乡村的建设成就,反映的是水乡农民生存环境的大改善!
厕所干净了
  老家庄子上共有几十户人家,十来年前家家住房的后屋角处都埋着一个茅坑,有用草帘遮的,有用砖块垒高档的,有的干脆是“敞口子”不遮不挡,一个茅坑,不分男女,一家老小共用,一到夏天,老少蹲坑既不雅又不安全。一些城里的亲戚用惯了抽水马桶,到了乡下很不习惯,解急的时候,没法子只好掩起鼻子……
  “改!”一场席卷乡村的“改厕”号角吹响。从2013年起,县镇两级将农村改厕列上民生实事工程,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推进,一家一户组织实施,改厕的资金不要群众负担,规划、设计、施工不要群众操心,经过三四年的推进,农村改厕工程基本完工。
  如今的农民蹲坑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坐便器,厕所的地面、墙面贴上了光亮的瓷砖,庄户人方便后水龙头一拧,冲得清清爽爽,既干净,又卫生,再不受臭味、蛆蝇的侵害。回老家的那天,邻居老左带我看了几家改建后的厕所,喜滋滋地对我说:“你看,我们现在的厕所清爽啊!”
电话没有了
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老家开始装电话。记得装电话的那天,邮电局的老姜特地找到乡里,要我带个头,说实在的当时内心是纠结的,原因是虽说在乡里工作,可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十块,装个电话要三千块,可得把一年的薪水豁上去呀!但在那个时候装电话,的确是个时尚,经过他劝你说,我还是把身边仅有的三千块拿了出来。后来我了解,那次装电话,一个大队几百户人家动员来动员去,好不容易装了六七部。
  后来的几年,庄户人家的条件逐步好转了,装电话开户费又一降再降,装电话的人家逐渐多了起来,到本世纪初,我老家生产队六七十户人家已全部装上了电话。又过了几年,BB机、大哥大步入市场,一些爱赶时髦的有“头面”的人用上了大哥大,虽然大哥大重得像块砖头,但比起固定电话使用起来还是方便了许多。到了这几年,各种手机铺天盖地,男女老少、大人小孩,只要认得1234,都玩起了手机,由于有了手机,电话又渐渐退出了市场。
  那次回老家,和庄邻们聊起电话的事,庄邻们一个劲地告诉我:“你看看,现在哪个手上没有手机呀,上了年纪的人用老人机,年轻人全用智能机,微信、QQ全都有,看视频、天文地理一应俱全,谁还用电话呀?!”
庄上人少了
  我离开老家到乡里工作的时候,一个生产队有200多个人口,可这次回老家,一户一户排排,总共还有六七十号人,问起人哪去了,老庄邻们向我一一数落开来。这几年,到镇上买房的有二三十家,到县城买房的有十来家,到南京、上海大城市买房的还有六七家哩,你看,现在小青年找对象哪个不在城里买房呀,现在剩下来的都是我们这些“老骨头”,我们在乡下生活惯了,和小孩住一起不方便,这不,伢子出去了,二亩三分地还得有人种哩。
  “伢子在城里工作,星期假日回来就像走亲戚,我们想伢子到城里去,就好比观光赏景开眼界。”看得出这些留守“大本营”的老人们生活得很安逸、很自在。
  是啊,这几年搞农村城镇化,稍有点“本事”的都到了城里,党的好政策让庄户人成了城里人,“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,哪指望伢子还能住到城里去呀!”
  老庄邻们的自豪感,让我感慨良多,短短的几年,老家的变化太大了……

Tags:

作者:杨守鉴

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
   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 查看完整评论
 
Copyright © 2007-2013 www.jhxww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
E-mail: jhwlzx@163.com   苏ICP备11032266号  Tel:0515-862273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