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bet国际赌场

搜索

人文底蕴深厚的中堡庄
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:杨林林 张万康  来源:建湖日报   发布时间:2017-09-25 15:47:25
  中堡庄,因墩子四周环水,墩高而中间凸起,有如堡垒而取名中堡庄。这里的堡在普通话中只有第三声的读法,而建湖方言则读为去声。洪武初年,沈氏先祖沈螽率家众从苏州阊门迁至淮北盐邑地区,始居盐城集仙堂街,后插草为标,开垦荒地,定居于近湖中堡庄。庄子距今有近650年历史,以沈姓为主,沈氏在中堡已繁衍二十余世。
  中堡庄,原属近湖镇中堡村。2001年区划调整,中堡村与东冯村合并为东冯村,现中堡庄位于近湖街道东冯村东南,是由三个自然小组融合而成的一个大村庄,面积有近200亩。村庄四周绿水环绕,环境宜人。民国二十年(1931)的大水,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,如刀刻一般,终生难忘。这一年8月中旬,老天好像被捅了个特大的窟窿,倾盆大雨几天几夜不曾停歇,再加上南来的洪水汹涌,整个苏北地区浸泡在滔天浊水里,而中堡庄凭借其较高的地势幸免于难,逃过了一劫。一时被当地百姓誉为“风水福地”。
  中堡庄拥有浓厚的人文底蕴。在中堡庄的西头,保存着一块显眼的梯形石头,据庄上老人说这是明朝知府沈政的上马石。沈政,中堡庄人,珣公,字世珍,号璞斋,明正统二年(1437)任山东莱州府昌邑县知县,授文林郎,谥授奉直大夫;配薛氏,恩封为宜人。70岁时致仕归里,享年88岁。明末志士乡人宋曹所撰《世珍公讳珣传》中述:“世珍公幼聪颖,八岁善属文,下笔千言,势如潮涌,年十六,补博士弟子员,嗣又读书永宁寺,寒暑不辍,书声与梵声相和,五载辛劳,声蜚艺苑,捷报南宫。其登仕途也,奉公守法,忠君爱国,刚直无私,俯仰不愧。其治民也,道以德,齐以礼,彬彬然为慈惠之师,众人之母,时士民泽其恩膏,献以‘德铭甘棠’的匾额。”他每次外出时就在这块石头上上马出行,虽然时过境迁,物是人非,传说似乎给这块石头增添了灵性,每当雨过天晴时,石头总会熠熠生辉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堡庄沈氏先祖曾出过一位老寿星,据传是五世祖沈龙,字腾云,为人正直,德高望重,深受族人爱戴,活到105岁,被朝廷恩赐为寿官,后人有诗赞曰:“恩赐天门中,龙谷上观同,君能有高德,不改旧家风。”
  在计划经济时代,中堡供销社闻名乡里,集东冯、中堡、唐东三个村的物资供给。改革开放后,中堡庄人不甘示弱,读书的、经营的、参军的等等能人辈出,中堡走出的有志儿女足迹遍布全国各地,成为时代的弄潮儿。中堡走出了沈鹏、沈鹤等清华大学高材生,还走出了“农民记者”沈耕夫。沈耕夫是一个地道的农民,文化不高,自学成才,他从事新闻写作40余年,累计撰写消息、评论、生活随笔和散文2000多篇,字数超过200万,敢于讲真话、实话。不少作品被《人民日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、《农民日报》、《新华日报》和《盐阜大众报》选用,近百篇作品在各类征文中获奖。他写的《农民想着他》获得《人民日报》“今日谈”栏目征文一等奖,《可怜天下种田人》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好稿一等奖。沈耕夫多次获得各级部门的表彰。曾连续23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和模范通讯员,11次获得特等奖。1989年,他被表彰为全国首届农民优秀通讯员。沈耕夫情系农民,一生为农民服务,用犀利的笔触敏锐地表达农民兄弟的喜怒哀乐,甘做他们的知心人和代言人。农民兄弟也用“要为农民鼓与呼,请找中堡沈耕夫”的话掷地有声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位“农民记者”的崇敬、信任和爱戴之情。

Tags:

作者:杨林林 张万康

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 无关!

   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 查看完整评论
 
Copyright © 2007-2013 www.jhxww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中共建湖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建湖县委新闻信息中心主办 建湖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心承办
E-mail: jhwlzx@163.com   苏ICP备11032266号  Tel:0515-86227355